近年来,大通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起步阶段的种养业不断扩大和发展到林业、畜牧、蔬菜等传统产业和农机、植保、科技服务、农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新型行业,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县已登记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44个,从业人员2312人,会员总户数达7472户;全县培育农民经纪人1686人,带动农民1.6万人。2006年销售农产品12.34万吨,农民成员纯收入216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政府高度重视,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发展的原则,确定重点扶持对象,积极引导农民依托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成立合作组织。供销社等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搞好指导和服务;财政、工商、金融等部门主动配合,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为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供保障。今年,县政府对专业化、市场化程度高、表现突出的7个合作经济组织和10个有突出贡献的农民经纪人进行了表彰,树立典型,推广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二、精心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一是组织会员和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先后培育和建立了清真牛羊肉加工、蔬菜经销、油菜籽营销、马铃薯专业营销等一批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模式完善,具有示范效应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景阳供销社围绕马铃薯产业成立的专业合作社,至今与各村委会签订马铃薯定单18000亩,累计收购马铃薯50000吨,完成销售总额200万元,带动2000农户平均增收104元;东峡供销社围绕油菜籽产业成立的大通县东峡油菜籽专业合作社累计订单油菜14800亩,带动2175户农户,户均增收112元。今年又收购、销售油菜籽200多吨,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经过几年的试点、推广和扶持,大通县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范围扩展到蔬菜的种植,肉牛、羊、鸡的养殖,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营销,花灌木种苗的栽植和营销等,并成为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主导产业,也使大通县成为西宁地区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不断加大引导,重点培养农民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1686名,从事粮油、畜禽、蔬菜、苗木等产品的贩运。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