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全国总社的坚强领导下,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总社五届四次理事会精神,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突出创新驱动,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抓好“五项建设”,着力推进“八项工程”,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面和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半年,全系统实现农副产品收购额533亿元,同比增长34.6%,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32.3个百分点。实现再生资源收购额108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7.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总额2397亿元,同比增长40.1%,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8.3个百分点。其中,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61亿元,同比增长30.6%,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实现农资销售额251亿元,同比增长28.7%,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0.2个百分点。实现连锁销售额800亿元(不含加盟店),同比增长17.9%,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实现市场交易额576亿元,同比增长33.1%,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4.6个百分点。
上半年,根据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全系统经营情况显示如下主要特点:
助农增收,扩大农副产品收购
今年以来,全系统农副产品收购继续保持着较大幅度增长。至6月底,全系统共收购农副产品533亿元,同比增长34.6%。各地供销合作社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克服资金短缺等困难,组织人员主动出击,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农副产品购销业务。上半年,全系统收购棉麻类商品38.4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他各类农副产品收购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如实现粮食油料类收购额52.1亿元,同比增长18.9%;干鲜果品类20.6亿元,同比增长34%;茶叶类3.1亿元,同比收购增长34.4%;畜产品类15.3亿元,同比增长3.3倍;食用菌类3.5亿元,同比增长26.6%;中药材类8.6亿元,同比增长8.2倍。一方面各级供销合作社扩大了农副产品经营份额,另一方面也切实帮助了农民增收助收。如南京市社以控股企业江苏宁供农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秉承服务于农民钱袋子、服务于市民餐桌子、服务于政府菜蓝子的理念,通过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副产品经营业态,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联为一体,形成区域农产品购销网络,为苏、皖、赣、鄂4省25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和龙头企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拥有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的营销网点已建40家。5月份,宁供集团整合省内外供销合作社资源,牵头成立了全省首家跨区域的、以产销对接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联合社,核心成员社达210家,覆盖农户6万余户,既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问题,又为稳定市场、平抑物价发挥了作用。宁供集团这种将政府优势与市场优势相结合,通过产销对接的方式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积极探索,受到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抢占市场,扩大消费品市场占有率
今年上半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销售活跃,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系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全系统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61亿元,同比增长30.6%。
----大中型零售企业发展迅速,竞争优势明显 。近年来,全系统消费品新型业态发展基本成型,各类大中型商场、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连锁门店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相对规范的售前售后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商品价格也易于为消费者接受,使大中型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明显优势。上半年,全系统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61亿元,同比增长30.6%,预计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各类消费品连锁企业上半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1亿元,占全系统消费品零售额的38.6%。昆山商厦、新亚商场、三阳百盛和江都商城在当地的消费品零售市场中均占主导地位。
----农村消费市场继续增长,潜力巨大。随着“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不断推进,有力地解决了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经济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带动了农村流通业的发展,推动了全省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上半年全系统县及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4亿元,同比增长44.3%;实现市消费品零售额297亿元,同比增长7.4%。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消费层次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村消费市场正步入加速发展期,将成为全省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消费品市场份额增加。上半年,全系统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61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5%,比去年底增加了3个百分点。
----连锁经营快速发展,拉动消费明显。今年上半年,全系统消费品连锁经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至6月底,全系统共发展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238个,新增连锁网点543家,网点总数达40623家,实现连锁销售额达800亿元,同比增长17.8%。
保供稳价,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
今年上半年,全系统一方面加大采购力度,开辟新渠道,为正常的农资供应做好资源补给的准备,并根据农时季节特点保证必要的储备,确保不影响农业生产。同时要关注社会库存量,保持信息畅通,系统企业之间调剂好余缺,确保生产需求。另一方面,坚持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通过供销合作社渠道流入市场,让农民买着方便,用得放心。上半年,全系统累计实现农资销售额251亿元,同比增长28.7%。化肥销售911万吨,同比增长22.5%,其中尿素销售352万吨,增长1.6%;磷肥销售64.4万吨,增长16.5%;钾肥销售9.9万吨,增长2.1%;复合肥销售232万吨,同比增长7.2%。化学农药销售7万吨,同比增长15.9%;农膜销售1.7万吨,同比增长3.7%。
----农资连锁经营发挥保供保质稳价的主渠道作用。上半年,全系统以农资企业为龙头,改造、整合现有网络资源,紧密配套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健全和完善配送、信息和科技服务功能,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农业产业层次的提高。全系统共发展农资连锁企业89个,连锁网点13650个,实现销售总额176亿元,占全系统农资销售额的70%,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抓好资源和服务,稳价保供,保护农民利益。全系统农资企业一方面积极组织货源,保证农资用肥高峰供应。上半年,全系统组织化肥822.7万吨,同比增长27%。其中:尿素327.2万吨,同比增长11.7%;复合肥192.1万吨,同比增长9.8%。另一方面加强管理、严控价格、做好为农服务。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断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和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在农资供应上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实行质量承诺、送货下乡、服务到户、电话预约等措施。在农资货源紧缺,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严格执行政府的价格政策,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和经营费用,薄利多销,让利于民,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如常熟市社对所需的主要农药品种实行公开招标,有7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参加投标,经过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后,最终有46家企业中标。新构建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对农药实行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差率,农药销售差率由财政补贴。截至目前,20万份告农户书已全部分发到镇村户,200个夏收夏种所需的农药已全部采购到位,农药的销售价格总体下降明显。
目前,我省又进入“三夏”用肥高峰阶段,为了做好今年“三夏”农资供应工作,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全力以赴抓好货源组织,适时投放储备货源,切实做好供应保障工作,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力争保持化肥市场的价格总体平稳。截至6月底,全系统各种化肥库存195.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6%。其中,尿素库存63.6万吨,同比增长8.9%;碳铵库存35.8万吨,同比增长72.1%;磷肥库存14.4万吨,同比增长8.3%;复合肥库存70.4万吨,同比增长25.5%。可确保全省农业生产的需求。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促进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建设
近年来,全省各级供销合作社抓住 “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契机,积极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和现代经营业态,通过“改造、整合、优化、提升”, 加大网络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连接产销、双向流通的特色和覆盖城乡的经营网络优势,基本形成了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农业生产资料、医药、再生资源、农副产品6大网络,促进了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至今年上半年,全系统共有各类连锁企业238个,网点40623个,实现销售总额为800亿元,同比增长17.8%。全部连锁企业中,连锁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有17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8个。其中:超百亿的1个,为苏果超市;超30亿的2个,为苏农和明都,比去年增加1个;超20亿的有3个,超10亿的有3个,超5亿元的有23个,比去年增加8个。
培育骨干企业,拉动系统经济发展
上半年,全系统销售总额超亿元的企业有30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2个,实现销售总额1238亿元,同比增长37.6%,占全系统销售总额的51.6%。交易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0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5个,实现交易额490亿元,占全系统交易额的85%。这些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经济的发展。
县级社发展势头强劲,对系统支柱作用越来越大
上半年,全系统销售总额超10亿元的县级社达到66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其中:销售总额超50亿元的县级社有20个,销售总额超40亿元的县级社有7个,销售总额超30亿元的县级社有13个,销售总额20-30亿元的县级社有13个,销售总额10-20亿元的县级社有13个。